close

(文長,無圖,注意,應該沒有劇透的問題存在吧?)

  其實是吐槽和碎碎念XD 還有很多地方只是在做總整理。因為比較習慣,我會在括號裡註明聯經版的譯名,如果我記得的話XD 新的譯名都是正音之後的結果,但只能說舊的我看習慣了,比較喜歡,新的需要時間適應>"< 書中原句會用標楷體呈現,引用自其他書的則用金萱體呈現。

  這本的印刷、紙質和排版都很好,故事內容又豐富,喜歡中土的夥伴別錯過了!未完的傳說,顧名思義,許多故事都是未完成的,但仍能豐富我們為中土世界的了解。故事橫跨第一、二、三紀元,所以前面和後面附的分別是第三紀元的中洲(中土,我還是比較習慣這個譯名)地圖和努門諾爾(努曼諾爾)地圖,而沒有第一紀元貝烈瑞安德(貝爾蘭)的地圖。

  書封很美,和封面的地圖相映成趣,但因為是白色的比較容易髒,我才放在桌上看兩次邊緣就黑了,當然不排除是我的桌子太髒(笑。可以整本攤平看,攤得比文景版《精靈寶鑽》還開,也不會折到書封,但在對照地圖時真的很懷念聯經都有把地圖翻成中文呢XD 書頁也很白,對比之下文景版《精靈寶鑽》的書頁偏黃,紙質也較厚。另外,這本都沒有插圖。然後中國的標點符號似乎沒有「」和『』,對話都用“ ”,對話裡有再引用則以‘ ’表示。

 

第一輯:第一紀元

第一篇 圖奧及他前往剛多林的經過

  原名〈圖奧與剛多林的陷落〉,但因為只托爾金寫到圖奧(圖爾)抵達剛多林(貢多林)的最後一道大門便停筆,克里斯多福.托爾金將其更為現名,以免混淆。我覺得好可惜啊,為什麼沒有繼續寫下去呢?我想看完整的剛多林的故事嘛QQ故事從淚雨之戰後的莉安(瑞安)開始說起,講圖奧從出生到來到剛多林的故事,圖奧因為蓋米爾和阿米那斯二位精靈才找到諾多之門,這兩位也是帶著烏歐牟警告前往那國斯隆德的精靈,稍後會在第二篇〈納恩.伊.希因.胡林〉的故事中登場。這裡還提到他們擁有一種諾多族打造的藍燈,這種燈稱為「費艾諾(費諾)之燈」,看來也是費艾諾創造的,就連諾多族自己也不了解其奧秘。圖奧遇見烏歐牟後的晚上做了一個夢,夢中一座島嶼中央屹立著一座陡峭的山峰,太陽在山後沉落,陰影竄入了天空,但在山頂上空閃耀著一顆璀璨的星,根本是未來的努門諾爾!沃隆威說:“我會帶你前往隱藏的門戶,因為智者不會否決烏歐牟的建議。”對照未來,我覺得這句話有點婊XD

  至於圖奧和圖林的相遇,我記得有人說過:圖林不和圖奧說話,是為他好,為了不將自己的厄運傳染給他,要我說,這對堂兄弟的命運根本天差地遠!有人說貝倫和露西安的故事太美好,因此和《寶鑽》中的其他故事格格不入,但我覺得圖奧才是整個故事中命運最好的人,他受烏歐牟眷顧前往剛多林、娶伊綴爾為妻、埃雅仁迪爾(埃蘭迪爾)出生、剛多林淪陷、率眾逃離、最後和伊綴爾揚帆而去,除了剛多林一戰(而且他沒死也沒傷(斷手斷腳那種)、妻小平安),他的人生順遂得要命啊!根本人生贏家,別忘了他的血脈還一路傳到了第四紀元呢!在我眼裡他過得比埃雅仁迪爾還要爽。

  剛多林的七道門都由不同材料打造,分別是:木之門、石之門、青銅之門、絞鐵之門、銀之門、金之門和鋼之門,路途的描述讓我連想到了第三紀元的米那斯提力斯。看到埃克塞理安(艾克希里昂)我好開心啊!誰叫我在《寶鑽》裡最愛的就是他>///<他全身銀甲,閃亮的頭盔頂上設有一根鋼刺,其尖端鑲著一顆鑽石。侍從接過他的盾牌,只見它微光閃爍,彷彿沾了無數雨滴,其實那是成千顆水晶飾釘。讓我犯一下花痴,好帥~~~“湧泉的領主,莫要阻擋眾水主宰的信使!”這句話聽起來好威啊!故事在埃克塞理安說出:“他正是烏歐牟本人派遣而來。”就停了,但註釋31有繼續補充下文的線索,其中提到圖爾鞏(特剛)帶著一柄收在牙鞘內的白柄金首的劍,這是敵擊劍對吧!還強調本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文中一次也沒有提到「剛多林」這個名稱,而是用「隱匿王國」或「隱匿之城」稱呼,確實除了剛多林的人民,其他人不會也不該知道這個王國的名字,感覺到了作者的用心。

 

第二篇 納恩.伊.希因.胡林 胡林子女的故事

  內容其實和《胡林的子女》一書很接近,主要差異為略過了那國斯隆德的部分,翻了一下《胡林的子女》的附錄二,克里斯多福.托爾金說在出版於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前的《未完成的傳說》中,我給出了這個故事的加長版本中部分的內容,也就是大家所知的Narn(納恩)、本書中Narn的形式在許多方面與在《未完成的傳說》中不同,其中有些是來自對艱難複雜的手稿更加徹底的研究,那是我在該書出版之後才做的、這研究使我對某些內容的關係與順序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主要是《傳說》在「圖林在盜匪之中」那段時期有極其令人困惑的演變。上網查證了一下,《精靈寶鑽》於1977年出版、《未完的傳說》於1980年出版、《胡林的子女》則於2007年出版,原來時間差那麼久!台灣則是於2008年出版《胡林的子女》,《未完的傳說》不要肖想orz如此看來,《胡林的子女》一書才是故事最完整的版本,但不影響我閱讀這篇,畢竟我上一次看《胡林的子女》已經是大學時的事了XD

  然後啊,圖林心裡的溫情全都給了妹妹拉萊絲,但他很少跟她一起玩,更喜歡暗中守護她,當她死後,圖林在夜裡獨自痛哭,再未對墨玟(莫玟)提起妹妹的名字,後來註釋中又提到,他總在所有女子臉上尋找拉萊絲的影子,所以我說,圖林你根本是妹控吧XDDDDDDD附錄中提到芬杜伊拉絲(芬朵拉斯)對圖林的愛時也是,圖林說:“我曾有個妹妹拉萊絲,至少我這麼叫她,你使我想起了她。但拉萊絲是個孩子,就像春日綠草中的一朵黃花,假如她現在還活著,可能也已經因為悲傷而憔悴了。然而你如女王般高貴,就像一棵金樹。我真希望自己有個如此美麗的妹妹。”這麼多年圖林不僅沒有忘記這個妹妹,還希望別的妹子是他妹妹啊XD難怪即使眼睛被魔苟斯蒙蔽還是愛上了自己的妹妹XDDDDD

  附錄還提到前文說過的蓋米爾和阿米那斯,他們雖奉奇爾丹(瑟丹)之命來對納國斯隆德示警,奇爾丹卻派船將他們送到專吉斯特峽灣上岸,特地繞遠路,我覺得正如克里斯多福.托爾金所認為,奇爾丹這樣做是服從烏歐牟的命令(如此一來他們就會在多爾羅明(多爾露明)遇到圖奧,引導他通過諾多之門)

 

第二輯 第二紀元

第一篇 努門諾爾島國概況

  非常詳盡的努門諾爾島嶼地形及地名介紹,還介紹了三個祭祀一如的日子、島上的植物和風土民情等等,加拉德瑞爾(凱蘭崔爾)種在洛絲羅瑞恩(羅斯洛立安)的金樹瑁林歐爾尼(梅隆樹)即來自於此。在努門諾爾人人騎馬,道路為騎馬通行而修建,貨物以海路運輸。努門諾爾無人佩劍,主要競技和消遣活動是徒步或騎馬射箭,日後在中洲的戰爭中,敵人最怕的就是努門諾爾人的弓。關於航海,最早由精靈開船將伊甸人帶到了努門諾爾島,過了很久他們才有能力在海上遠航,直到第二紀元開始六百年後,塔爾-埃蘭迪爾麾下的王室艦隊統帥維安圖爾首次實現了前往中洲的航行。然後國王代代相傳的佩劍是埃路.辛葛(埃盧.庭葛)的佩劍阿蘭如斯,是埃爾汶(愛爾溫)傳給埃爾洛斯(愛洛斯)的,其他傳家寶還有巴拉希爾(巴拉漢)之戒、圖奧的大斧(原來圖奧是用斧頭的。重溫《精靈寶鑽》,發現胡林是用斧頭沒錯呢,備註:哈多家族用斧頭)和貝奧(比歐)家族的“布瑞國爾之弓”,但除了巴拉希爾之戒其他全部失落了。

 

第二篇 阿勒達瑞安與埃仁迪絲 水手的妻子

  努門諾爾唯一一篇流傳下來的故事,講述第六代國王塔爾-阿勒達瑞安的一生,及他和他妻子埃仁迪絲之間的故事。阿勒達瑞安自幼時(快成年,即滿25歲)和外祖父維安圖爾一起航行至中洲起便迷上大海、熱愛航行,終其一生。埃仁迪絲並非埃爾洛斯王室一脈出身,但繼承了貝奧家族的古老血統,髮色烏黑、眼睛是清澈的灰色。雖然伊甸人的壽命較一般人類長,但非王室血脈的壽命較短,許多人認為二人婚姻的不幸即是由此造成,故之後規定皇后也要是埃爾洛斯的後代。但我想說,屁啦!這婚姻明明是阿勒達瑞安你自己搞砸的!誰叫你那麼愛航海、一去就是好多年,妻子在家裡都等到心冷了,不分才怪!當然兩人的牛脾氣也都有責任。雖然故事最後揭曉阿勒達瑞安頻頻前往中洲是因為索隆(索倫)再度崛起、他協助吉爾-加拉德抵抗他,但他冷落妻子是事實,所以我還是討厭他。當然二人個性不合才是最大的問題,阿勒達瑞安喜愛大海、伐木造船,但埃仁迪絲喜愛樹木和綠地,並厭惡大海,稱烏妮為自己的對手(搶走老公,對吧?),二人個性根本水火不容,熱戀時不是問題,熱情退去後又要靠什麼維持婚姻呢?阿勒達瑞安晚年回首,發現自己一生中最滿足的時光是他追求埃仁迪絲時,我只想說,你活該,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嘛。阿勒達瑞安死於第二紀元1098年,而埃仁迪絲早在985年便在水中遭遇不測,都已經過了113年了!對了,二人只有一位獨生女安卡理梅(還被媽媽調教的不喜歡男人,後來婚姻不幸),阿勒達瑞安為了讓她繼位而修改繼承法,讓原本可以繼位的梭隆托(阿勒達瑞安妹妹的兒子、安卡理梅的表哥)非常不滿。

  另外提一個,二人成婚時,精靈從西方前來祝賀,其中一項禮物是一棵小樹苗,樹皮雪白,莖幹筆挺,強靭有如鋼鐵造就,但它尚未長葉。“我感謝你們,”阿勒達瑞安對精靈們說,“這樣一棵樹的木材必定極其珍貴。”“也許,我們不清楚,因為從來不曾砍伐過任何一棵。”我彷彿可以看到精靈一臉囧樣地想說:誰叫你砍它了<囧>XDDDDDD這棵樹後來沒有被砍掉,好好地生長著,而同樣由精靈送的比翼鳥(其實不叫這個名字,是一對不肯單獨唱歌鳥兒)早早就飛回托爾埃瑞西亞(伊瑞西亞島)了。我不確定那棵樹是不是就是寧羅斯,書中沒有說,但我覺得是。

  最後,阿勒達瑞安曾送給埃仁迪絲一枚白寶石,她將它像一顆星那樣嵌在銀質頭環上,戴在額頭,據說後來諸位國王與女王在額上佩戴一顆如星般的白寶石的習俗就是這麼來的。

 

第三篇 埃爾洛斯一脈:努門諾爾諸王 從王城阿美尼洛斯成到島國淪亡

  就諸王本紀囉。

 

第四篇 加拉德瑞爾與凱勒博恩的歷史 及羅瑞恩之王阿姆洛斯的歷史

  關於篇名提到的三個人,他們的故事都是改了又改,可說至今仍沒有定論。最早設定為,加拉德瑞爾在第一紀元結束前便已離開貝烈瑞安德,翻過山脈、前往東方,在羅瑞恩遇到凱勒博恩(凱勒鵬,女皇的老公,在魔戒有登場,別再無視他的存在了!),那地是他的家鄉,所以他十之八九是南多精靈。後來凱勒博恩設定為辛葛的親族、辛達族精靈,和加拉德瑞爾一起前往東方。而加拉德瑞爾留在中洲的理由,有被禁止歸返,而她高傲地回應,自己本就無意為之,托爾金另曾在信中表明:流亡者獲准歸返,但少數在反叛中起了主要作用的人物不然、她個人的禁令得以解除,這固然是為了獎勵她對抗索隆的種種功績,但最關鍵的還是為了她在魔戒唾手可得時抵制了將它據為己有的誘惑,雖然如此,但我還是認同克里斯多福.托爾金的想法:並不能證明家父多年前寫作“告別羅瑞恩”一章時就已經有了加拉德瑞爾被禁止返回西方的構想。我傾向於認為,那時該構想還不存在。

  曾經有人說:現在女生都比男生還man,復仇者聯盟裡最man的是黑寡婦、DC正義聯盟裡最man的是神力女超人、魔戒和哈比人裡最man的是凱蘭崔爾XD 我說,這是真的XD加拉德瑞爾的母名是奈爾玟,意思就是“有男子氣概的姑娘”XD她也長得極高,這時要引用澈大的噗XDDDDD她的秀髮被譽為獨一無二的奇跡、這種金重現了幾分她母親的頭髮那星光一般的銀;埃爾達說,她的秀髮捕獲了雙聖樹勞瑞林(羅瑞林)和泰爾佩瑞安的光輝。很多人認為,正是這種說法令費艾諾最初萌生了封存和混合雙聖樹之光的構想。我一直直覺認為精靈寶鑽的光是白光,但這樣看來似乎應該是金銀混合還偏金?費艾諾目睹加拉德瑞爾的頭髮,感到驚奇又欣喜。他曾三次向她索求一綹頭髮,但加拉德瑞爾連一根也不肯給他。哈哈哈哈哈哈金靂我現在才知道你多幸運啊哈哈哈哈哈哈才要求一根加拉德瑞爾就給了你三根哈哈哈哈費艾諾她連一根都不肯給呢哈哈哈哈哈哈!她高傲、堅強、固執己見,芬威的后裔除了菲納芬(費納芬)一人,無不如此。我怎麼覺得這句有點婊(婊誰你懂的)。維拉寛恕了所曾經抗擊過魔苟斯的人,她卻仍受高傲驅使,拒絕了寛恕,留在中洲。直到超過兩個漫長的紀元過去,當她年輕時渴望過的一切--至尊戒連同她夢想過的支配中洲之權--最終唾手可得,她的智慧才臻於圓滿。她拒絕了誘惑,通過了最後的考驗,永遠離開了中洲。所以在這一版裡,她沒有被禁止回到維林諾。

  另外一篇的內容變動又更大了:在維林諾還未變為黑暗時,她便想去中洲,曼威知道且未禁止,但她也沒得到正式的離去許可。她先去澳闊瀧迪(澳闊隆迪)想造一艘船,在那裡遇到了凱勒博恩。雙聖樹被毀時,她正想去請求許可。費艾諾發起反叛時,她沒有參與,並和凱勒博恩一起戰鬥、保護澳闊瀧迪。為了追擊費艾諾,她未經允許便揚帆駛向中洲,觸犯了任何人不得離去的禁令。他們到了奇爾丹治下的港口,作為埃爾威的親人受到觀迎。之後他們沒有參與對抗安格班的戰爭,因為他們判斷沒有維拉的幫忙絕無取勝希望。他們屬意撤離貝烈瑞安德,在東方積聚勢力,故不等第一紀元結束就翻越埃瑞德林頓山脈(隆恩山脈、林頓山脈)離去。我只能說,自己另行取道離開維林諾的加拉德瑞爾實在太威了!而這裡的凱勒博恩則被設定成阿門洲的泰勒瑞(帖勒瑞)精靈。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故事中,凱勒博恩是辛葛的弟弟埃爾莫的孫子。這個埃爾莫是誰不重要,我好奇的是:最初的精靈是怎麼知道他們彼此是兄弟的?他們都是在奎維耶能(庫維因恩)的湖畔醒來的,所以是看誰和誰躺得近嗎(腦中不合時宜地浮現出抓一株地瓜葉起來下面連了三個地瓜的畫面)?還是覺得長得像就自己認了?還是說埃爾威、歐爾威和埃爾莫都是第二代精靈,上面有對共同的父母?是說初代的精靈和人類應該都沒有肚臍(毆。後來查資料時看到帖勒瑞族的維基,看來實情是我第三種猜測。

凡雅族 

諾多族 

帖勒瑞族 

精靈甦醒

(這篇順便解答了我的疑惑:第一紀元從何時開始?從精靈甦醒開始。)

  另一篇文稿〈關於加拉德瑞爾與凱勒博恩〉,提到他們有一位兒子阿姆洛斯(安羅斯,《魔戒》中有提過),我:什麼他們有兒子?!克里斯多福.托爾金認為完全可以肯定這是一個新的構思,在《魔戒》寫完之後才出現。假如家父在寫《魔戒》的時候就把阿姆洛斯設定為他們的兒子,那麼書中肯定會提到這一事實。另外這篇文稿完全沒有提到加拉德瑞爾被禁止返回西方,而索隆潰敗於埃利阿多(伊利雅德)之後,加拉德瑞爾仍留在中洲的原因歸結為:她意識到只要索隆尚未徹底敗亡,自己便有責任留下。支持了克里斯多福.托爾金認為有關禁令的故事是在《魔戒》完成後才出現的看法。文稿中說,米爾寇覆敗後,她出於不願離開中洲的凱勒博恩的愛(很可能也出於她自己的驕傲,因她當初也在渴望探索中洲者之列),沒有歸往西方。在埃利阿多他們被埃爾達尊為領主夫婦,在旅居能微奧湖一帶的日子裡,他們的兒子阿姆洛斯出生了。後向東遷去建立了埃瑞吉安(伊瑞詹),因為她對卡扎督姆(凱薩督姆)的矮人有所了解,而凱勒博恩對哪一族的矮人都沒有好感(正如他在洛絲羅瑞恩對吉姆利(金靂)表現出的態度)。這裡凱勒布林博(凱勒布理鵬)則設定為剛多林的倖存者之一。羅瑞南德(即羅瑞恩(羅瑞安))的精靈沒有擁立王公君主。索隆冒充維拉的使者和凱勒布林博交好,並說服他們反抗加拉德瑞爾和凱勒博恩,奪取埃瑞吉安的統治權。此後,加拉德瑞爾帶著阿姆洛斯和凱勒布莉安(凱勒布理安)穿過卡扎督姆去了羅瑞南德,凱勒博恩留在埃瑞吉安。凱勒布林博發現至尊戒存在後便反抗索隆,並前往羅瑞南德和加拉德瑞爾商討對策,此時加拉德瑞爾得到了白戒能雅(南雅),氣之戒和火之戒則托給了吉爾-加拉德。文稿提到,吉爾-加拉德那時就將紅戒納雅給了海港之主奇爾丹,但後文有一條旁注,說吉爾-加拉德一直親自保管著它,直到出發參加最後聯盟大戰。索隆攻下埃瑞吉安,奪取九戒並從凱勒布林博口中得知七戒所在。之後描寫了索隆欲奪取整個埃利阿多的故事,有興趣去看書。此時第一次召開了白道會(聖白會議,第三紀元的白道會應是有意復用了這會議的名稱,當然參加者也很多相同XD),決定在埃利阿多東部維持一處精靈要塞,地點選在伊姆拉綴斯(伊姆拉崔,即瑞文戴爾)。也是在那時,吉爾-加拉德將藍戒維雅交給埃爾隆德(愛隆),但親自保管著紅戒,直到最後聯盟時期離開林頓出征時才把它交給奇爾丹。首先,這本有用紅戒、藍戒和白戒這樣的稱呼來指稱精靈三戒,我第一次看到;其次,可以看出吉爾-加拉德何時交出藍戒和紅戒的設定沒有定論。後來加拉德瑞爾因為對大海的渴望變得強烈,決定離開羅瑞南德去大海居住,並將羅瑞南德交給阿姆洛斯。加拉德瑞爾帶著凱勒布莉安前往伊姆拉綴斯,到那裡找到凱勒博恩,並在那裡生活了很長時間,也是在那時,埃爾隆德見到凱勒布莉安並愛上她,但沒有立刻表達愛意。之後他們前往貝爾法拉斯住下,日後那裡被稱為多阿姆洛斯(多爾安羅斯)。直到第三紀元開始很久,阿姆洛斯下落不明,羅瑞南德面臨危機,加拉德瑞爾才回到羅瑞南德。

  再來是阿姆洛斯與寧洛德爾(寧若戴爾)的故事,勒苟拉斯在《魔戒》裡也有唱過關於他們的歌謠。克里斯多福.托爾金指出阿姆洛斯為加拉德瑞爾與凱勒博恩兒子的設定後來被棄置不用。在〈阿姆洛斯與寧洛德爾的傳說節選〉中,阿姆洛斯在父親阿姆狄爾於達戈拉德(達哥拉)之戰中陣亡後,繼位成為羅瑞恩之王。雖是辛達族出身,但他遵照西爾凡精靈的風俗生活。另外,羅瑞恩的居民起初是西爾凡精靈,但由辛達族出身的君主統治(黑森林北部瑟蘭杜伊(瑟蘭督伊)的王國就是這樣)。所以瑟蘭杜伊是辛達族無誤,在以前我只看過《魔戒》和《哈比人》的時候,我很單純地以為勒苟拉斯和瑟蘭杜伊都是黑暗精靈呢。本篇的附錄二〈西爾凡精靈的辛達族君主〉有提到更多關於瑟蘭杜伊的資料。

  題外話,因為瑟蘭杜伊是金髮,很多人因此認為他有凡雅族的血統,但我記得書中只說凡雅族全都擁有金髮,沒說金髮都是凡雅族,所以可能黑暗精靈裡也有人擁有金髮。會有這個誤會大概是來自於諾多族,因為諾多族多為深色髮,和凡雅族通婚的後代才有金髮,所以他們若為金髮就代表有凡雅族血統,但不代表所有精靈皆是如此。最後再吐槽一個,從遺傳學的觀點來看,髮色是多對基因遺傳,黑髮和金髮通婚的話,後代髮色從黑到金都可能有,但純黑和純金的機率是最小的,而且偏黑色居多。所以我覺得菲納芬的後代都是金髮超、怪、啊!而且他還是和泰勒瑞族結婚、而不是凡雅族,埃雅雯(伊珥雯)是銀髮啊!比起來費艾諾眾子合理多了,從黑到金到紅都有(吐槽一下同人圖而已XD但有紅髮是真的。)。

髮色 

王子,你的髮色為何跟父王不同? 

  在災難降臨墨瑞亞(摩瑞亞)[1980年],羅瑞恩蒙受不幸之後,羅瑞恩失去了領袖,凱勒博恩與加拉德瑞爾回到羅瑞恩、但他們沒有給自己冠上國王或女王的稱號、他們只是它的守護者而已。首先,卡扎督姆變成墨瑞亞只是第三紀元1980年的事,我一直有種它發生再更久之前的錯覺,雖然《魔戒》的附註中就有寫了XD所以凱勒博恩和加拉德瑞爾其實很晚才在羅瑞恩落腳。其次,他們並沒有稱王,舊譯的“女皇”純粹是翻譯上的誤解,原文只稱“Lady”而已,我不大確定,這裡應該是做為對女性的尊稱?但中文裡似乎沒有可以對應的詞,頂多“女士”?應該是為了表達加拉德瑞爾的高貴身份,當初才選擇翻譯成“女皇”。這本的新譯則是“夫人”。至於“皇帝”的原文是啥我就不曉得了XD

  那些祖先有精靈血統的人不長鬍鬚(精靈全部不長鬍鬚,這是種族特色),所以奇爾丹到底是wwwwww但這裡有個腳注說托爾金對精靈長不長鬍鬚的設定不止這一個版本;參見《魔戒》卷六第九章針對奇爾丹的鬍子問題的注釋。很遺憾,除非我找文景版的《魔戒》來看,不然我是不會知道這則註釋說了什麼的。

瑟丹

(這裡的記載和精靈甦醒有出入呢~精靈甦醒提到醒來的精靈都是成對的,還是這裡的“成對”不一定是一男一女XD又是個不完整的設定。)

  文中還涉及多阿姆洛斯的親王家族,提到:“根據這個家族自己的傳說,他們擁有特殊的精靈血統。”在家傳歷史中,多阿姆洛斯的首代領主是加拉多。加拉多的父親是住在貝爾法拉斯的努門諾爾人伊姆拉佐爾,母親則是精靈女士米斯瑞拉絲,她是寧洛德爾的同伴之一。呼應了《魔戒》裡勒苟拉斯第一次看見印拉希爾王:勒苟拉斯打量了他片刻,深深一鞠躬,因為他看出來眼前的統治者確實擁有精靈血統。「大人!」他說:「寧若戴爾的居民已經極少離開羅瑞安的森林,不過,人們還是可以發現並非每個精靈都離開了安羅斯的港岸。」

  這段的最後一篇是〈埃萊薩(伊力薩)〉,說剛多林的珠寶匠埃奈第爾造了一塊綠寶石,內封明亮的日光,持有之人能以雙手的碰觸治癒萬物的創傷,他將寶石獻給了伊綴爾,伊綴爾將寶石傳給埃雅仁迪爾。埃雅仁迪爾開始出海從事偉大的航行時,他把埃萊薩戴在胸前,因為他在全部追尋之旅中始終抱有一個想法:也許他能再找到伊綴爾。他對中洲的最初記憶就是她胸前佩戴的碧綠寶石,彼時她俯身在他搖籃前歌唱,剛多林仍值盛世。我一定要在這裡推網友的圖!佩戴著埃萊薩的伊綴爾俯身給搖籃裡的小埃蘭唱歌

  埃萊薩隨埃雅仁迪爾永別中洲,但後來又有一塊埃萊薩現世,一說它由歐羅林(歐絡因,即甘道夫)從雅凡娜處得來並帶回中洲、交給加拉德瑞爾,另一說則是凱勒布林博應加拉德瑞爾的要求另外打造了一塊埃萊薩,這裡凱勒布林博的設定仍為剛多林的諾多族,和埃奈第爾是朋友,他把它鑲在一枚形如展翅高飛之鷹的大銀別針上。加拉德瑞爾將這塊埃萊薩傳給女兒凱勒布莉安、再到阿爾玟(亞玟)、再到阿拉貢(亞拉崗),他被稱為“埃萊薩”。結尾則說兩塊埃萊薩都是凱勒布林博打造的,再度改設定。這篇還爆了一個料:凱勒布林博喜歡加拉德瑞爾。如第一說為真,加拉德瑞爾實在太威了!連邁雅都另眼相待啊!第二說似乎較為合理,但隨著凱勒布林博改為費艾諾家族出身,如何協調兩塊埃萊薩的誕生就困難多了。

 

第三輯 第三紀元

第一篇 金鳶尾沼地之禍

  詳述伊熙爾杜(埃西鐸)怎麼死的XD在伊熙爾杜一行人被奧克(半獸人)包圍之前,伊熙爾杜將納熙爾(納西爾)的碎片交給自己的侍從,命他馬上逃走,所以納熙爾的碎片才平安地回到了伊姆拉綴斯。伊熙爾杜的兒子埃蘭都爾在另外兩位兄弟陣亡後,要求伊熙爾杜戴上魔戒逃走,伊熙爾杜依言行事。伊熙爾杜一行人中另有一位僥倖未被殺害,因為他被擊暈後身體被埃蘭都爾的遺體蓋住,之後被瑟蘭杜伊的子民找到,伊熙爾杜最後的行蹤方為人所知。魔戒後來現蹤,但伊熙爾杜的屍身一直不見踪影,直到埃萊薩在剛鐸加冕。他最先處理的事務之一就是修復歐爾桑克(歐散克),因為他打算把那顆從薩茹曼(薩魯曼)手中收回的帕藍提爾重新安置在那裡。全靠矮人吉姆利對埃萊薩的幫助,他們才得以發現並開啟了一扇秘門、這間密室可能本來打算用於收藏魔戒,但裡面幾乎空空如也。在一個置於高架上的匣子裡放著兩樣東西。一樣是掛在一根精致鏈子上的小金盒,盒裡是空的,盒上並無文字或徽記,但毋庸置疑,伊熙爾杜正是用它裝著魔戒、放在它旁邊的則是一件無價之寶、它就是真正的埃蘭迪爾米爾,是一顆如同白星的精靈寶石,鑲嵌在秘銀頭環上。它自熙爾瑪莉恩起代代相傳,直至埃蘭迪爾(伊蘭迪爾)手中,並且被他定為北方王國的王權象徵。證據顯示應是薩茹曼找到了伊熙爾杜的屍體又將其毀去,只留下這兩樣東西。

  然後啊,剛鐸有項傳統真是好:大戰時國王可領軍出戰,但前題是有一位繼承權無可爭議的王位繼承人留在後方。幸好伊熙爾杜將么子留在了伊姆拉綴斯,才沒一下就亡國呢XD至於那個沒留繼承人就跑去單挑戒靈之首的笨蛋就別提了。

 

第二篇 奇瑞安與埃奧爾,及剛鐸與洛汗之誼

  主要在講洛汗的歷史。洛希爾人(洛汗人)原為北方人類,而北方人類的祖先,和第一紀元前往貝烈瑞安德、與埃爾達一起對抗魔苟斯的人類屬於同一支民族,因此和杜內丹人(登丹人)是遠親。第一節的內容我比較無感,只提一個:當時無人能夠預見,要到遙遠的後世才會顯現--那便是洛希爾人拯救剛鐸的兩次偉大馳援,先有埃奧爾奔赴凱勒布蘭特原野,再有希奧頓王的號角響徹佩蘭諾平野。若非後者,國王歸來也將是枉然。可惡,我眼眶怎麼有一點濕濕的QQ

  第三紀元2509年冬季過去,剛鐸的宰相奇瑞安發現來自東方的侵略者打算對剛鐸發動大規模攻擊,走投無路之下想到了伊奧希奧德人(即後來的洛汗人),但路途遙遠(從剛鐸到幽暗密林以北),奇瑞安幾乎不指望真有人能抵達目的地。他挑了六位騎士,派他們兩人一組、間隔一天出發。最後只有一位成攻抵達伊奧希奧德人的領地,向伊奧希奧德人的首領埃奧爾(伊歐)轉述口信。這位騎士名叫波隆迪爾,他騎馬走在埃奧爾右邊,帶著一支伊奧赫雷(洛汗人的軍隊編制,意思為“全軍集結”,大約為12,000名騎兵?)歸來,最終為了保護自己的主君,犧牲在凱勒布蘭特原野。進軍路上經過多古爾多(多爾哥多)的時候,他們受到了加拉德瑞爾的幫助,波隆迪爾認為金色森林的夫人站在他們這邊,埃奧爾則一直不信服白夫人的善意,這種態度一直流傳到伊奧梅爾(伊歐墨)這代也不意外了。

  這場戰爭結束後,奇瑞安帶埃奧爾到哈利菲瑞恩(後來剛鐸七座烽火台最西一座的地點),以諸王宰相之權宣布將卡倫納松(卡蘭納宏)贈給埃奧爾。而之所以選擇此地,是因為這裡便是埃蘭迪爾的陵寢,且為整個南方王國的中心,只要王國猶存,忠貞者埃蘭迪爾的紀念之地就將受到維拉守護,於此長存。故在此發下的誓言,於雙方及雙方的後代而言都將是神聖至深。埃奧爾在此發下“埃奧爾之誓”,與剛鐸世代為友,如剛鐸遇危必將援助,奇瑞安亦在此發下誓言,自從埃蘭迪爾本人與埃爾達之王吉爾-加拉德發誓結成聯盟,中洲還不曾有過這樣的誓言。直到國王埃萊薩歸來,在同一地點與伊奧梅爾重續契約。

  立誓完畢後,奇瑞安將埃蘭迪爾的陵寢遷走,因為此地不再是“南方王國的中心”。是說剛鐸曾有宰相取命叫胡林耶,真不怕衰。

 

第三篇 遠征埃瑞博

  故事內容是甘道夫在打敗索隆後、和魔戒遠征隊聊天時,說了他如何促成矮人收復孤山一事。這故事有很多版本,這裡收錄一個早期版本的大量內容,後面附錄又摘錄了另一版本,這一版本全文收錄在《The Annotated Hobbit》的附錄一,名為〈孤山任務〉,之前譯林版的《哈比人:插圖注釋本》便是翻譯這本,但其實出版社拿到的是另一版本的出版權,也就是說,他們偷翻XD所以這本已經絕版了,目前市面上看得到的,多為盜版。

  摘錄點我覺得有趣的內容:(甘道夫說)“‘我需要一點點圖克家的特質--’(但不用太多,佩里格林(皮瑞格林,即皮聘)少爺)‘--我還需要一種比較沉得住氣的可靠底子,大概巴金斯家就行。’這馬上就指向了比爾博。”講個故事也不忘婊皮聘的甘道夫XDDDDDDD覺得甘道夫一定被圖克家搞到很煩XD 另外,甘道夫說完之後,吉姆利大笑起來,“我真希望我也有參與,可你第一次來我們這裡做客的時候我不在家。他們也不准我參加那次遠征,說我太年輕了,儘管我六十二歲那會兒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菲力和奇力那年則分別是82歲和77歲,這三個小時候一定常玩在一起。甘道夫對找到瑟萊因(索恩)的感想是,因為索隆只想從他那裡得到戒指,之後就把他丟進牢裡任他發狂,“這是一次小小的疏忽,但事實證明它是不可挽回的。那些小疏忽常常如此收場”同樣的觀念在托爾金的作品裡重覆出現,連甘道夫都犯過同樣的錯,魔鬼藏在細節裡啊!

  我自己關於矮人的推論一起放在這裡好了。最初的矮人有七位,為了繁衍及後來的事實可以推測為四男三女或三男四女,但反正最後留下來的都是三家,我感覺到了奧力對單身狗的惡意,人家精靈可都是成對的呢!呃,奇爾丹例外...從《精靈寶鑽》可以辨認出這三家應該分別為都靈(住在卡扎督姆)、貝烈戈斯特(貝磊勾斯特)和諾格羅德,從諾格羅德打算攻打多瑞亞斯而向貝烈戈斯特求助、但貝烈戈斯特拒絕並勸他們打消主意來看,兩邊是不同家的。攻打多瑞亞斯的諾格羅德軍隊全滅,貝烈瑞安德被毀後,貝烈戈斯特的矮人回到卡扎督姆,這樣《魔戒》附錄中提到的畢佛、波佛和龐伯是墨瑞亞的矮人後裔,但並非是都靈的家系,就可以理解了。

 

第四篇 搜尋魔戒

  咕嚕居然敢對索隆撒謊,好樣的wwwww這可有效地延後了戒靈找到夏爾的時間呢w副統領“東方魔影”可哈穆爾身為索隆的副官,原來戒靈有副統領?!註釋表示這位就是到霍比屯(哈比屯)與甘姆吉(詹吉)老頭兒談話的那位,它還在雄鹿鎮渡口與霍比特人(哈比人)們失之交臂,在林木廳(巨木廳)上方召喚其他戒靈,並見到農夫馬戈特(馬嘎),戲份真多。

  甘道夫離開歐爾桑克兩天後,魔古爾之主停在了艾森加德的大門前,可憐的薩茹曼wwwwww但薩茹曼之聲也真強,說他不知情、去找甘道夫問,巫王聽了沒多懷疑就離開了,然後撞上了佞舌格里馬(巧言葛力馬)wwwwww他如實說出了夏爾在哪兒以及薩茹曼知情不報,而戒靈繞他不死,不是因為憐憫。路上又抓到了薩茹曼的密探、拿到標有夏爾位置的地圖,並打發密探去布理繼續打探,就是《魔戒》裡霍比特人們碰到的有奧克血統的斜眼南方人。巫王了解夏爾所在地後,因它以前與杜內丹人作戰而對那片鄉野了解,特別是古塚崗(古墓崗),那裡的屍妖就是它親自派去的,去夏爾前順便把它們喚醒了,所以之後霍比特人們就遭殃了。戒靈到薩恩渡口時發現有杜內丹人擋路,游俠被改翻成游民笑死我了XDDDDD神行客則是改翻成了大步佬XD好吧畢竟原意應該就是這樣XD但他們只守住了一天,隔日戒靈進入夏爾。我真的很喜歡這種另一面的故事,特別是當很多熟悉的人物被串在一起的時候。

  先碎碎念一下,關於“有奧克血統的斜眼南方人”。以生物的觀點來看,可以生下具有繁殖能力後代的即為同種,所以精靈和人類是同種,才會有半精靈的誕生及血脈流傳,而如果人類和奧克生下的後代也有繁殖能力的話,說明他們也是同種耶@@這樣的話精靈和奧克也是同種,那奧克是從精靈繁殖出來的說法就更可信了。當然以上純屬猜測。

  除了巫王,所有的戒靈在日光下單獨行動時都容易迷失。同樣,除了巫王,他們全都怕水,狂犬病(蓋章)。家父從不曾解釋戒靈為何怕水,因為真相令人害怕XDDDDDD好啦講正經的,黑暗的僕從多怕水可能來自於魔苟斯:米爾寇痛恨大海,因為他無法征服它咕嚕出自對戒靈的恐懼才斗膽躲進墨瑞亞。墨瑞亞的西門需要兩人一起用力推開,或非常強壯的矮人才能獨自推開,所以咕嚕就算自己找到了西門也出不去,至於甘道夫曾經一個人從西門出來嘛,說明他果然是力體法XD

  我把第三節單獨拉出來講一下,這節名稱是〈關於甘道夫、薩茹曼和夏爾〉,簡單地說根本是薩茹曼對甘道夫的愛恨情仇史XDDDDDD原本想引述但發現一引述就是一大段所以放棄,反正薩茹曼對甘道夫根本又愛又恨就對了(誤。因為甘道夫注意霍比特人並造訪夏爾,薩茹曼才對那裡產生興趣,不但親自前去,還派了間諜過去。發現魔戒被半身人尋獲時,他認定甘道夫一定都知情但不告訴他而因此惱怒。薩茹曼一開始監視夏爾只因為甘道夫喜愛煙草,他聽說後表面嘲笑他,私下自己找來吸就愛上了,並持續從夏爾進口,怕被人發現會被嘲笑他模仿甘道夫,所以和夏爾的來往一直保持高度機密,好一個傲嬌(毆。但其實甘道夫早就發現了www不但知道他來過夏爾,還猜到了目的wwwwww但為了保住薩茹曼的面子而絕口不提XD

 

第五篇 艾森河渡口之戰

  薩茹曼對洛汗發動的戰爭。第一次艾森河渡口之戰希奧頓(希優頓)的獨子希奧杰德(希優德)喪生,因為他是薩茹曼征服洛汗的二大障礙之一(另一個是伊奧梅爾),他命奧克一定要擊殺他。第二次艾森河渡口之戰則因為格里姆博德和埃爾夫海爾姆的英勇舉動,使甘道夫即時援助海爾姆深谷(聖盔谷)之戰。

 

第四輯

第一篇 德魯伊甸人

  哈烈絲(哈瑞絲)之民和另二支伊甸人說不同的語言,為一支獨立的民族,他們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其中之一是有很多女性戰士,但最奇特的是他們當中存在一支人種全然不同、但和他們說同一種語言的民族。哈烈絲之民稱他們為“德魯格人”,埃爾達稱他們為“德魯伊甸人”。他們身材矮小,精通追踪任何生物的技能,未受精靈教導但對植物的了解媲美精靈,愛好雕刻,能雕得活靈活現。他們不是霍比特人,體型與外貌都不同,而且他們更高、體型更結實,壽命和其他人類相比很短。

  第一紀元末期,有一支德魯伊甸人與哈烈絲之民為伴,同住在布瑞希爾(貝西爾)森林裡。據說他們隨著殘餘的哈烈絲之民前往努門諾爾,但在阿勒達瑞安多次航海後,他們心生不安,便逐步離開努門諾爾、前往中洲,索隆到島上時,島上已無德魯伊甸人。可以推測他們就是悍-不里-悍(剛布理剛)、德魯阿斯人(野人)的遠祖,也是通往黑蠻祠(亡者之道?)路上雕像的製作者,被洛汗人稱作“菩科爾人(普哥人)”。

 

第二篇 伊斯塔爾

  伊斯塔爾(埃斯塔力),昆雅語,即巫師。第三紀元1000年左右,他們首次在中洲現身,為維拉派來的使者,這些使者取用真實而非偽裝的人類肉體,這是為了與精靈和人類平等相處,儘管由於擁有高貴的靈魂而不會死去,只會因長年累月的憂心勞頓而衰老,然而他們受到塵世的恐懼、痛苦和疲倦影響,會餓、會渴,亦會被殺,這將危及他們自身,蒙蔽其智慧和智識,令他們為來自肉體的恐懼、煩惱和疲倦所干擾。

  這個“族類”人數不明,但共有五位領袖人物來到希望最大的中洲北方。第一位是薩茹曼,幾乎所有人都尊他為族類之首。再來是兩位藍袍、楬袍,最後一位身穿灰袍。西部地區對兩位藍袍使者所知甚少,他們也只有“藍袍巫師”伊斯林路因這一名號,因為他們同庫茹尼爾(苦路納)去了東方,但從未歸返。他們下場如何沒人知道,我記得曾看過的電影設定集則認為他們可能墮落為東方人的首領。眾位伊斯塔爾取用的是中洲的肉體,可以就像人類與精靈那樣辜負使命,犯下惡行,在追求力量以行善的過程中,反而忘記了善,薩茹曼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初維拉問“誰願前往?”時,只有兩位站了出來--奧力選的庫茹莫,歐洛米(歐羅米)派出的阿拉塔爾,曼威希望歐羅林作為第三位使者前往中洲,他命令歐羅林去,但瓦爾妲聞言,抬頭說:“不是作為第三個。”而這話被庫茹莫[薩茹曼]記在了心裡。嫉妒~~~~庫茹莫應雅凡娜之請,帶上了愛溫迪爾[拉達加斯特],阿拉塔爾則帶上了朋友帕藍多。原來甘道夫是曼威派來的?!我原本還以為是伊爾牟派來的呢。薩茹曼是奧力派的好合理啊,難怪那麼努力研究力量之戒,拉達加斯特(瑞達加斯特)就更不用說了,對雅凡娜的造物愛到放棄使命留在中洲啊XD而因為庫茹莫為了取悅奧力的妻子雅凡娜,不得不帶上愛溫迪爾,難怪他討厭又看不起他。而阿拉塔爾和帕藍多做為歐洛米的代表,也許是因為歐洛米是對中洲更邊遠的地區了解最深的維拉,而藍袍巫師命中註定要去那片地區旅行,並留在那裡(不過這僅僅是猜測),說起來,最早精靈和人類就都是在東方甦醒的呢。

  奇爾丹覺察到甘道夫是其中最偉大的一位;薩茹曼得知甘道夫擁有紅戒,並且心存嫉妒,對,嫉妒。

  這篇提到加拉德瑞爾的時候,說她在她能影響的範圍內已經變得如同曼威,好威!許多“忠貞派”相信“甘道夫”是曼威最後一次親自現身,克里斯多福.托爾金則認為,曼威直到達戈.達戈拉斯(終極大戰),終結將至,米爾寇歸返,才會親下聖山。這段話註釋說出自《精靈寶鑽》中未曾提到的“曼督斯的第二預言”,看來是關於末日的預言,真好奇。歐羅林(Olórin)是高等精靈語,Olor為“夢,景象”的意思,早期版本有歐羅林是“伊爾牟的參謀”的設定。

  註釋提到,《精靈寶鑽》“維拉本紀”中提到了歐羅林,據此可見,眾位伊斯塔爾顯然都是邁雅,因為歐羅林就是甘道夫。另一個有趣的點是,(托爾金在信中說)“《魔戒》中幾乎從未提過不是真正‘存在’於書中世界裡的事物。”、“我能想到的只有貝如希爾王后(精靈女皇,很明顯是誤譯,因為她是剛鐸第十二代國王的妻子)的貓和另外兩位巫師的名字。”但就連貝如希爾王后的故事也是確實存在的,托爾金創造了一個沒有幻想、全是現實的世界呢,好可怕。

 

第三篇 帕藍提爾

  終於到最後一篇了,讓我先咆哮一下:終於!

  帕藍提爾就是真知晶石,用來看遠方的東西,使用上有嚴格的規定,而皮聘這小子就是剛好運氣那麼好才第一次使用就上手!皮聘讓甘道夫意識到真知晶石的危險,並懷疑德內梭爾(迪耐瑟)有使用它,而德內梭爾也察覺了甘道夫的懷疑而發怒。對了,德內梭爾的妻子叫芬杜伊拉絲耶,再次覺得剛鐸人取名不怕衰XD當另外兩顆晶石互相響應時,在第三顆看來,二者都是空白,所以如果德內梭爾用晶石和歐爾桑克聯系,魔多那邊也看不到。當兩顆晶石交流時,它傳遞的是思想,靠的則是意志,故對晶石越有“正當使用權”的人用起來越輕鬆。

 

結論

  除了對諸多新譯名很苦手之外,閱讀得很順,排版也看得很舒服。註釋從文景版《精靈寶鑽》直接插在正文內的方式改成了放在正文最後面,看起來不會混雜,但需要翻來翻去,可以準備兩張書籤(笑。內容非常地豐富,儘管許多文章仍不夠完整,但對中土念念不忘的人絕對值得找來看,大推!

  然後我真的對新譯名很不習慣啊(大哭!例如半獸人改成了奧克,因為托老在《〈魔戒〉名稱指南》中指出各國譯者在翻譯時也不可將goblin轉化為本國語言中對其的叫法,而應保留Orc這一名稱的拼寫,以傳達異化感,故音譯為奧克,我的感想是:托老你管太多╯-____-)╯~ ╧═╧不是每個國家都用拼音,各國有各國的語言及文化,對應到中文裡一點感覺也沒有啊( ‵□′)───C<─___-)|||第一次看到我還以為是人名想說是誰呢!其他很多人名也是,因為中文名字多為三個字、頂多四個字,四個字的名字已經有點陌生、五個字還可以、六個字以上就不親切啦!格里姆博德和埃爾夫海爾姆是什麼鬼!巴魯多安德魯斯之劍或費斯坦但提勒斯這種名字一部作品裡出現一個就夠了啦!真是讓人不崩潰也難。

  另外像中洲這個譯名,雖然和阿門洲相對應,中文也本來就有五大洲、七大洲之類的稱呼,但一來是習慣,二來是會讓我連想到中國古稱的九州,太...中化?我還是喜歡中土這個名稱。

  因為我還是偏愛舊譯名,雖然這篇文章我盡量都以新釋名呈現,但如果有用到舊譯名的地方,原諒我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nki324 的頭像
    zenki324

    希露因的天空

    zenki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