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頭===============
這篇難產了好久終於生出來了orz因為我當初一口氣看完《未完》和《寶鑽》,然後開始打《未完》心得,等我打完已經忘記想對《寶鑽》說什麼了orz
=============正文開始分隔線=============
因為被《未完的傳說》打了雞血,我一口氣把文景版的《精靈寶鑽:精裝插圖本》看完了!這篇一樣是吐槽和碎碎念。
書封非常美,但因為本書裝訂太札實,翻閱時書封會折到,加上折口太大妨礙我看地圖,後來我在看時都把書封拿掉。這本書皮也非常美,我喜歡這種布質的精裝,雖然因此在書皮上留下了些痕跡,但跟我在聯經版《魔戒》和《精靈寶鑽》上留下的痕跡相比根本不算什麼。翻閱時除了書封會折到,內頁靠近裝訂的部分也會,也許因為這樣,《未完》裝訂方式就改了。內頁用紙比較厚,配圖單獨成頁,背面有配圖的說明文字,很特別的表達方式,但彩頁都較一般內頁凸出,使書緣很不平整。插圖和聯經版不完全相同,更準確地說大部分都不同。地圖的部分我在寫《未完》心得時提過,文景版的地圖都是原文,讓我好懷念聯經版的中文地圖啊!文中註釋採直接插入內文形式,會使內文中斷,原本以為會造成閱讀不順,但實際讀起來感覺還好,也許是因為註釋的內容不多?如果《未完的傳說》也以這種形式放註釋一定天下大亂XD它常常一條註釋就是一篇論文XD文景版的註釋比聯經版多。
▲凡讀過必留下痕跡。如果沒有,代表翻的次數不夠多XD
關於封面再提一個,很多人都說文景版的好美、聯經版的好醜,我深感不平啊!聯經版的封面也很美好嗎?!梅格洛爾將精靈寶鑽丟入大海的那一幕有多美、多絕望你們懂嗎?!講這話的人到底有沒看讀完《精靈寶鑽》啊◢▆▅▄▃崩╰(〒皿〒)╯潰▃▄▅▆◣而且文景版的封面對資深托爾金迷而言可謂是莫名其妙、意義不明呢!要就放雙聖樹,怎麼會只放一棵樹嗎?單放雙聖樹或單放露西安的徽章都還好,怎麼會放個一棵樹還和露西安的徽章纏在一起呢?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我還是比較習慣舊的譯名,這篇會有新舊譯名混用的情況,請見諒。
內容部分,除了譯名不同外,許多翻譯也和聯經版不同,我把一些有看出來的列在下面。文景版用標楷體,聯經版用金萱體。
因此我說:一亞!就讓這一切存在!我將把不滅之火送入空虛之境,它將燃在宇宙之心,而宇宙將因此誕生。你們只要願意,便可降入其中。
因此我說:一亞!讓這一切存在吧!我將把『不滅之火』送入『空虛之境』中,它將存在於宇宙的中心,宇宙將因此成為實體;你們當中願意的,可以進入其中。
一亞,即“現存的宇宙”。
一亞,宇宙創立了。
因此,祂定意使人類的心靈尋求超脫世界,並在世界之中不得安息。但他們將擁有一項長處:他們能在世間諸多力量與機緣當中,決定自己的命運,不受愛努的大樂章所限,而大樂章定下了其餘眾生萬物的命運。因著人類的作為,萬物從形到實都將完善,而世間事無巨細,都將達到圓滿。
於是,祂定意使人類的心靈尋求超脫這世界,並且在這世界找不到安息;但是人類在這世界的眾多力量與變化當中,能夠擁有改變自己命運的品德,不受限在埃努的大樂章中所預定眾生萬物的命運之內;在人類的經營與管理之下,萬物的形貌與作為都將達到完全,而這世界也將達到完滿、實踐了它最後與最小的任務。
死亡是他們的命運,是伊露維塔的禮物,隨著時間流逝,連眾神亦會嫉羨。但米爾寇用自己的陰影籠罩了死亡,將死亡與黑暗混為一談,因而自善生惡,自希望生出恐懼。
死亡是他們的命運,是伊露維塔所賜的禮物,隨著時間不斷地流逝,連諸神也會羨慕這個禮物。但是米爾寇將自己的陰影籠罩在死亡上,將死亡與黑暗混淆,將善變為惡,將希望轉成恐懼。
看得出來新的翻譯又更典雅了。
=============不正經分隔線開始=============
首先我也進入crossover的境界。看過的奇幻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咒語是格德在《地海彼岸》說的:藉由不到時間盡頭不會有人說出口的話,吾召喚汝,藉由創造萬物時所講的話,吾釋放汝,自由去吧!某天我突然想到,創造萬物時所講的話,不就是一亞嗎XDDDDDD我終於進入和某位在哈利波特準備點亮魔杖時心想施拉克的人一樣的境界了XDDDDDD
奧力對單身狗的惡意我上一篇提過了,這裡不贅述。奧力與雅凡娜真是對有趣的夫妻呢,都喜歡創作,但是創作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喜愛的事物也完全不同,卻可以在一起,可見兩人多互補。
話說這本在人名的註釋有寫到父名和母名,我才注意到費諾和庫路芬的母名一樣,都是庫茹芬威,意思是巧手的芬威,這樣看來庫路芬有凱勒布理鵬這兒子也不意外嘛。另一點應該上一篇就提但忘了提的,是吉爾加拉德的身世。《寶鑽》採用的版本是,吉爾加拉德為芬鞏的兒子,但托爾金曾多次更改吉爾加拉德的身世,最終的版本似乎是,吉爾加拉德為歐洛隹斯的兒子、芬朵拉絲的弟弟,而歐洛淮斯為安格羅德的兒子,而非費納芬的兒子,支持這點的最主要佐證便是芬鞏沒有妻子。特剛死後,芬國昐和費納芬家族在中土只剩下愛仁尼安和凱蘭崔爾,但因為凱蘭崔爾是女性,所以最高君王的位子由愛仁尼安、也就是吉爾加拉德繼承。
都說到了費納芬家族,來提提族譜中唯一沒有結婚的艾格諾爾。其實他有愛人的,但她是位人類,比歐家族的安烈絲,而他抽身而去,因為明智,之後陣亡於驟火之戰,活的比安烈絲還短。詳情可參考噴泉翻譯的〈芬羅德與安德瑞絲的辯論〉,覺得太復雜看不懂的話可以參考噴泉改編的〈安芬之爭〉XD 我必須說,我覺得〈辯論〉最有趣的是最後一段,芬羅德要安烈絲等他弟弟...還有他,我只想說:你湊什麼熱鬧啦XDDDDDDDDDD去當電燈泡嗎XDDDDDDDD
題外話,這次重看我發覺我對芬羅德的愛又更多了,讓他從我的寶鑽人物喜愛排行榜的第三名上升到了第二名,畢烈格對不起XD 然後讓我再推一次澈的條漫(請自行往下拉),另推兩張巴扎嘿畫的芬羅德(彈琴、盛裝)!
之前提過凱蘭崔爾很威這件事,我找到了一段我以前看過很喜歡的敘述:「身為行走過維林諾、見過金銀雙聖樹、諾多皇族在中土最後一人、配備精靈水戒、天龍中天龍的精靈凱蘭崔爾,靠著仙力與埃蘭迪爾之光加持擊退索倫。」就是這麼威!記得還看過一條長條圖,是佛羅多問凱蘭崔爾如果我做不到呢,凱蘭崔爾回他:「我行走過維林諾、穿越過西爾卡瑞西海峽...」等等等等的,「所以你也辦得到。」佛羅多一臉蒙逼XDDDDDD
回到《寶鑽》,文景版在91頁提到彌瑞爾(迷瑞爾)又被稱為色林迪(希倫迪)時,註釋寫到:費諾堅持這個稱號的開頭發音應該是th,他的家族成員也都如此發音,但尋常諾多族都發s音,茵迪絲也隨丈夫發s音,令費諾更加不滿。我想說,費諾你好幼稚哦XD連這都計較XDDDDDDD
芬國昐對費諾講的話:
雖然我是你一半血緣的兄弟,但我心中你將是完全的長兄。你將領導,我將跟隨。但願我們不再為新的不幸疏離。
雖然我們是一半血緣的兄弟,但在我心中你是百分之百的長兄。由你領導,我會跟隨。但願不再有新的不幸分裂我們。
費諾回答:
我聽見了,但願如此。
我聽見了,誠如所願。
再偷偷推一張XD 費諾花式虐弟
曼督斯說:「不是第一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很好笑,他在我心目中是個冷面笑匠,我真心覺得他很有幽默感XD
說起來我覺得中土和人類都要感謝魔苟斯,如果他沒有毀了雙聖樹,中土哪兒來的日月?
在梅斯羅斯問費諾要回去載誰,英勇的芬鞏嗎?文景版後面多了一句描述:在魔苟斯謊言離間之前,邁茲洛斯曾是芬鞏的朋友。
關於芬國昐,但他此時反而空前地渴望尋路前往中洲,再次見到費艾諾。但最後還是沒見到TT
(私心再推兩張圖)
曼威抬起頭來,彷彿聽到了暮鼓晨鐘,他說:“此言必將成真!那些歌謠將被視為代價高昂,卻極為值得,因為代價只能如此。就像一如對我們所說,先前尚未構思出的美,將由此被引入一亞,邪惡的存在仍可帶來良善的結果。”
但曼督斯說:“邪惡依舊是邪惡。費艾諾不久必回歸我處。”
曼威抬起頭來,彷彿聽到了暮鼓晨鐘,於是他說:「理當如此!這些歌謠可花了昂貴的代價,不當等閒視之,因為都是無價之寶。就像一如曾經告訴我們的,那不包含在我們先前構思孕育中的美,將被帶入一亞,如此一來,邪惡的存在反倒是好的了。」
不過曼督斯說:「但邪惡依舊是邪惡。對我而言,費諾很快就要來報到了。」
聯經版的翻譯我比較看得懂,以及我還是覺得曼督斯是冷面笑匠,我認真的。
而登上島嶼的人無不被困於其中,陷入沉睡,直到世界改變。...日後眾多向西航行的使者,沒有一個到達維林諾——只除了那位歌謠中所傳唱的,最偉大的航海家。所以我一直認為圖爾沒有到達維林諾,而是在這些島嶼上陷入沉睡。但也許這裡說的“世界改變”就是末日決戰,所以圖爾一覺睡到了末日決戰?睡得真飽。
芬國昐展開了藍銀雙色的旗幟,吹響了號角,他行進時腳下百花盛開,屬於星辰的紀元至此結束。嗯,不覺得芬國昐很像魔法公主裡的山獸神嗎?
因他們不但失去了精靈寶鑽,而且至高王權也從長子家族旁落到芬國昐家族,無論在埃蘭迪還是在貝烈瑞安德。這裡文景版有註釋說明:“無論在埃蘭迪還是在貝烈瑞安德”應是僅指“費艾諾家族失去至高王權一事”,而不是指“至高王權自費艾諾家族落到芬國昐家族”,因阿門洲的諾多至高王權歸屬菲納芬家族,並非芬國昐家族。
針對烏歐牟托夢給芬羅德和特剛兩人一事,我還是很怨念烏歐牟拆散了這對朋友>"<
(不管了,我繼續推,誰叫我愛死這作者的圖了!)
針對她得到了喜出望外的接待,帶著邁格林穿過七重大門這句,有註釋說明此為小托編輯問題,因為《未完的傳說》裡指出第七道大門是淚雨之戰後特剛命梅格林修成的。
忘了在哪邊有提到,梅博隆的綽號「重手」指得是他手拿精靈寶鑽而顯得沉重之意,是個充滿預言感的名稱。
露西恩在曼督斯面前唱的歌,是有史以來語言編織出的最美好的歌,亦是從今以後世間能聽聞的最悲傷的歌。這歌恒久不滅,世間雖已不聞,卻仍在維林諾傳唱,眾維拉聆聽時也心生哀傷。因露西恩在歌詞中交統著兩個主題,埃爾達的悲傷與人類的哀慟,唱著這兩支伊露維塔造就,生活在無數繁星環繞的大地王國阿爾達的親族。她跪在曼督斯面前,眼淚灑在他腳上,彷彿雨水落上岩石。從來不曾被打動至斯的曼督斯,空前絕後地動了怜憫的心腸。
露西安在曼督斯面前所唱的歌,是有史以來,語言所能編統出的最美一首歌,這歌的悲傷程度連世界都不忍聽聞。這首歌恆久不滅仍在世界所聽不見的維林諾唱著,所有的維拉聆聽時無不感到悲傷。露西安在歌中交織著兩個主題,艾爾達的悲哀與人類的悲痛,這兩支由伊露維塔所造居住在阿爾達的親族,他們的苦楚激盪在無數繁星之中的地球上。當她跪在他面前時,她的眼淚落在他腳上,彷彿雨水落在石頭上;此時,從不動搖的曼督斯,空前絕後地動容了。
這是《寶鑽》中我非常喜歡的一幕,露西恩在曼督斯的面前唱出兩支親族的哀傷,使曼督斯空前絕後地動容,那個曼督斯耶!再次見證露西恩威能的強大。是說這樣寫下來我發現我很廚曼督斯呢XDDD 雖然他在我的寶鑽喜愛人物排行榜裡連前四名都沒擠進去,但維拉裡我好像喜歡他勝過烏歐牟呢XD 私心推個天然畫的費安圖瑞。再附個維拉關係圖。
順便附上最新新聞,明年五月將出版《貝倫與露西恩》,文景也說會跟進了,等!
▲截圖為證!
本書在第五戰役--淚水之戰配有插圖〈陣亡者之丘〉,畫家你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另外還有許多聯經版沒有的插圖,如〈圖林抵達被遺棄的家園〉、〈圖奧跟著天鵝來到溫雅瑪〉和〈圖奧和沃隆威在伊芙林群潭邊看見圖林〉。
是說納國斯隆被攻破後,半獸人抓走一堆女精靈,為什麼不是男精靈呢?如果要做苦力的話,男精靈不是比較適合嗎?細思極恐。好啦開玩笑的,應該是男精靈難以活抓並帶回安格班的關係,嗯,一定是這樣!
露西恩戴著矮人的項鏈時,沒有任何精靈膽敢襲擊她。雖然覺得只敢攻擊迪奧、不敢動露西恩的費諾眾子有點孬,但誰叫露西恩是開了外掛的存在呢?不,應該說她本身就是外掛。
我最愛的艾克希里昂有多帥我就不提了,丟個連接自己看:貢多林的陷落。白鴉畫的這張艾克希里昂殞落圖曾經雄霸我的手機桌面超過一年我都捨不得換掉QQ
精靈寶鑽的傳說,至此結束。它雖是從至高與至美一路講述至黑暗與毀滅,但那便是過去“被傷毀的阿爾達”的命運。倘若未來會有任何改變,傷毀可以得到補救,曼威與瓦爾妲或許知曉。但這一點他們尚末揭示,曼督斯的裁決也還未曾宣告。
精靈寶鑽的故事在此結束。如果它曾從至高至美之處墜入黑暗與毀滅,那是阿爾達在古時遭受破壞的結果;如果有任何改變會發生,破壞能夠獲得補救與改善,曼威與瓦爾妲或許會知道;但是他們尚未將它揭示出來,而曼督斯的審判也還沒宣告。
聯經版沒有明確地翻出「被傷毀的阿爾達」這一概念,文景版則對這個有較多的說明,「被傷毀的阿爾達」也是托老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我而言,我不喜歡這種概念,彷彿過去永遠比現在好、歷史則不斷在退化一樣,我認為人是不斷在進步的,即使有時方向不是那麼好XD 但不得不說這個概念在奇幻作品裡很常見,過去總是個比較美好的年代,古時流傳下來的法器也總是比現代的好XD
再來說說時間,第一紀元有583年(和後面比起來好短!),第二紀元有 3441年,第三紀元有 3021年,加起來有7045年,在不含巨燈紀和雙樹紀的情況下。現實世界如果從新石器時代算來約一萬年、東亞地區約八千年,中華文化則大約有五千年歷史,對照起來流逝的時間算差不多吧?但在現實已經經過工業革命來到了科技時代,而中土卻一直停留在中世紀(第二紀元末努曼諾爾人發明引擎除外的話),對比起來確實很不合理呢╮(╯▽╰)╭會提這個是因為布蘭登.山德森說過他想要試著擺脫奇幻世界總是停滯不前、上千年時間過去後,科技卻毫無改變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迷霧之子啦!迷霧之子是過去三部曲,再來還有現代三部曲和未來三部曲,而番外篇執法鎔金則是過去和現在三部曲中間的插曲(會發展成另一個三部曲是山德森式的意外),距離迷霧之子約三百年,由中世紀進入工業革命時代確實很合理呢~
然後維基真是個神奇的地方,我在翻維基時又找到了新資訊,第一紀元的開始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精靈甦醒,一種是太陽第一次升起。我想應該是從精靈甦醒開始算第一紀元,但要等到太陽升起,曆法才開始計為第一紀元元年,畢竟之前沒有可以計算的依據,所謂的太陽紀也是由此開始。
而且維基實在太神奇了,連末日決戰的資料也有欸!哪位好心人士建的!原來原本托爾金是以末日決戰作為《精靈寶鑽》的結束啊~我看到圖爾時想說:原來你沒死?看到從宇外歸來的人類亡靈圖林只想到:不要啊!快逃啊!(爾康手)而且魔苟斯的末日還是圖林給的,是不是要這麼衰的人才能當魔苟斯的剋星(參考「格勞龍的剋星」)XDDDDD打敗雅瑞恩和提里昂、破壞太陽和月亮飛船這點則滿滿地北歐神話中諸神黃昏的即視感。三顆精靈寶鑽都找回來、由費諾交給雅凡娜、雙聖樹重生則顯得太美好了。
說到維基,當初看澈大畫芬國昐四子的時候,我就想說:亞岡是誰啊?看了維基才知道他早早在努因吉利雅斯戰役(第二戰役)中就死了,《寶鑽》裡根本沒提到他,族譜裡也沒有。同樣情況還有芬威和茵迪絲的女兒們:芬迪絲和伊瑞米,芬迪絲和母親回到凡雅族人中,伊瑞米則隨諾多族離開維林諾,但下落不明。覺得可以利用維基好好挖寶一番。
(我原本還奇怪圖爾和伊綴爾沒有到維林諾吧?但以末日決戰的描述來看他有參與,而且是活生生的,果然過很爽!)
本書在〈魔戒與第三紀元〉下印有「這些故事在此告終」,很有意思呢。對了,精靈三戒在這本裡只有被稱作火之戒、水之戒和氣之戒,看來紅戒、白戒和藍戒真的是《未完》才有出現的名稱!
本書在第一版第1次印刷時,附錄一的族譜誤將費諾七子只列了六個,之後已更正,我買到的是第3次印刷,所以沒有這個問題。
整體而言,我覺得聯經版的翻譯比較白話,文景版的翻譯比較文言,雖然文景版的翻譯看起來比較典雅,但我還是喜歡聯經版的翻譯,不曉得台灣和中國用語不同是否也有造成影響。
最後以巴扎嘿所繪的多瑞亞斯、維國斯隆德和貢多林結尾,這三張圖曾製作成毛毯,我掙扎許久最後還是選擇買了貢多林,天天蓋在身上的感覺真好~我完全可以把它們當作薇瑞編織出掛在曼督斯(地名)的織錦!
自我留底(都是天然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