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被公司押著看完一本書並寫讀書心得(就是要求2,000字我爆量寫到4,000字的那篇),想說等結果公布就把文章放出來給大家看一看,沒想到不只很晚才公布,自己生活又忙到爆炸現在才想到來放一放。看的是這本:《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揭露權勢階級的大陰謀》,雖然現在這個時間點有些晚了,但本書的許多觀點還是值得一看的。

  以下正文:

台灣版序將本書的內容簡介得很清楚,推薦給沒時間看完本書但想了解本書內容的人。

作者利用行為心理學、複雜理論和因果推論做為分析資本市場的工具。現代習慣以數學公式來分析金融,但其公式多建立在理性行為及效率市場的前提下,而行為經濟學家已經用行為心理學分析證明了市場上的人類行為往往是非理性且無效率的,故用數學公式實難準確描述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因其多樣性、連接性互動性和順應性被論證為複雜系統,故應以複雜理論、而非過去使用的均衡模式來分析。因果推論,即貝氏統計,來自於貝氏定理,用以在沒有足夠的初始資料以滿足正常統計需求時,用來解決問題。

在閱讀本書前,我知道過去發生金融危機時,短期借貸市場會喪失流動性,使政府須提供流動性以維持市場秩序,我所不知道的是,凍結流動性也是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一項重要工具,作者以《貓的搖籃》裡的「九重冰」形容這項工具。九重冰的特點是,在室溫時會凍結,以及當其他水分子接觸到九重冰時,水會立即變成九重冰。作者認為,當下一次金融危機來臨時,政府將不會再挹注世界流動性,而是凍結它,使金融恐慌無法擴散,而這正好符合金融市場是複雜系統的認知。且此方法已經被使用,近幾年最著名的例子是二○一二年賽普勒斯的銀行危機,其模式被稱為「內部紓困」;而過去最激進的案例,則發生在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九重冰雖然對控制金融危機有益,卻對社會大眾有害,人民將發現他們存在銀行裡現金不是現金,每天只能從提款機領出有限的金額,從而影響到大眾的生活品質。到時持有實體現金的人將是贏家。

過去,我的經濟學老師常說「歷史不會重演,但是人會重演歷史。」在作者的敘述裡,一九九八年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避險基金(LTCM)倒閉是前震撼,二○○八年的金融海嘯是前震,二○一八年才是真正的地震。同樣的事情總是一再上演,彷彿人類不會從歷史汲取經驗。

作者提到,在過去三十年,全球資本市場曾四度完全崩潰,前三次他沒有預見到,在一九九八年後,他做了研究並發展必要的模式,而預見二○○七年的危機。如今,藉由同樣的模式,他再次看到系統已閃起紅燈。

LTCM倒閉所引發的一九九八年恐慌,給大眾的教訓有五資產負債表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是危險的;二、槓桿會造成害;三、銀行不應從事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存在於總部位、而非淨部位;五、危險會毫無預警地出現。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密度和不透明度在這點上,我認為《大賣空》這部電影的說明十分淺顯易懂,推薦給想了解此一議題的人)使監管當局和銀行都不知道風險在哪裡,遺憾的是政府和銀行都沒有從這件事中學到教訓,使同樣的風險因子於二○○八年再次引起危機。更甚於此,美國政府再再反其道而行,在一九九九年廢除葛拉斯—史帝格法案,使金融體系風險升高,擴大了系統規模,造成超過一家大銀行倒閉就能使整個系統崩潰的點二○○○年又簽署了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使交換合約的標的大大延伸,且不列入資產負債表,風險又更升高;當然更糟的是,這段時間聯準會一直將利率保持在極低檔,為一場完美風暴搭好了舞台。順帶一提,我以為巴塞爾資本協定二和一比起來要求銀行要準備更多的資本,但本書卻說二較一放寬了資本要求,一般的說法也是二較一嚴格,不知到底誰對誰錯?

在所有資產中,作者特別提到黃金。它像商品一樣交易,卻並非商品,而是貨幣,但央行不想讓大眾知道。各國央行偏愛法幣形式的貨幣,所以必須貶抑黃金,並預言黃金終將暴漲奔向它內在貨幣價值的每盎司一萬美元。作者主張民眾應將其投資的十分之一購買實體黃金,做為資產的保險,這讓我想到了保險的雙十法則:用收入的十分之一購買保險,保障是收入的十倍,以及我應該適時地從黃金存摺提領現貨另外存放。

黃金的供應面臨短缺,同樣的美元也是。當美元流動性不足的地雷爆發將引發違約、通貨緊縮和銀行倒閉。危機會從何而來不知道,也許是能源債務、也許是新興市場美元計價公司債、也許是中國信用危機、也許是貨幣戰爭導致的負利率、也許是土耳其里拉重貶、也許是阿根廷披索崩跌,或是天災、戰爭、瘟疫等。

作者另提到浮動匯率是有瑕疵的概念。就如一公尺不會今天等於一百公分、明天等於九十九公分,浮動匯率讓貨幣交易商和投機客獲利,但對商務和阻止資金流動增添成本。它使資本市場更為波動,且會成為危機的來源。在史蒂夫‧富比士和伊麗莎白‧艾姆斯合著的《金錢的真相》中,對此議題有更深入的探討,他們同時也提到,只有黃金在貨幣市場中屹立不搖,和本書作者的想法不謀而合。

而在所有的風險因子中,債務是最為致命的。過去,債務的成長來自於消費者信用、家庭房貸和企業債二○○七年前轉向已開發國家的主權債和次級房貸;二○○七年後已開發國家主權債持續增長,助學貸款和新興市場債則以指數性成長。隨著全球債務對GDP比率上升,成長卻不足以支撐債務,使我們的經濟陷入長期停滯,成為危機的溫床。

二○○八年以來各國政府採用的量化寬鬆政策,至今仍尚未解除,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仍過度膨脹,全球槓桿上升,主權債務對GDP比率更高,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名目值超過一千兆美元,為全球GDP的十倍之多。這將使各國政府在下一次金融危機來臨時無力應對,九重冰政策將被用來爭取時間作者認為,最終的解決之道,將是IMF發行的特別提款權(SDR)。但九重冰同時將危害到一般大眾,甚至導致暴動,全球菁英們對此也已做好因應的對策:法西斯主義。

我對SDR的了解不深,據作者言,SDR被創造來補救對美元信心的滑落,是混合的準備資產,背後沒有任何硬通貨支持,它還解決了特里芬難題(Triffin’s dilemma),發行數量沒有信心的界限。它的存在是為了在流動性危機或其他形式的信心崩潰時,可以憑空創造出流動性但SDR在取代美元的路上還有好長的距離要走,而SDR對大眾來說不易(或是根本無法)取得也是一大隱憂,民眾將缺乏應對金融危機的工具。

來談一下作者最常用的分析工具:複雜理論。複雜理論有兩項工具。第一個是代理(agent),為系統中的一個行為者在資本市場的例子裡可能是一個人;第二個是反饋,這表示初始行為的產出會影響後續的行為,這是複雜系統有記憶的原因。多樣的代理對複雜系統的砌成有幫助,代理之間以某種方式溝通和互動、交互影響,製造新資訊,反饋給代理,然後代理適應他們的行為,以改進結果。複雜系統處在隨機和秩序之間,但它並不穩定,反而可輕易透過相變phase transitions)而進入混亂或崩潰。綜合來看,使用複雜系統來描述金融市場是個合適的選擇。

作者提到物理學家很少了解金融市場,而做為本身是學金融的人他去接觸學習複雜理論再用它來解釋金融市場,則簡單地多,使我想到跨領域的人才很重要,就像行為經濟學,是將心理學和經濟學結合,總能為金融領域帶來新發展。

據作者觀察,自二○一四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已發生無數次前震,正迫近超級臨界狀態,更大的風險是連結複雜性。作者舉了一個很經典的例子: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發生大地震,地震引發海嘯,海嘯使福島核電廠反應爐核心熔解,釋出大量輻射物質,接著災難消息重挫東京證交所,進而影響外匯市場,顯示了自然和人造的複雜系統,在各代理處於臨界狀態時,會如何緊密地交互作用。作者的真知灼見令人不安,特別是他說這次的超級臨界狀態,未來的復甦機會極其渺茫。我不認同,就像景氣會循環,整部經濟開發史是一直往上的,因為社會已經提高的生活和生產水平不會因為衰退而消失,猶如九一一事件或二○一八年金融海嘯後,股市跌停總有個低點,不會直接跌到零,或許我們將要或是已經進入停滯,或許一次景氣循環的時間將拉長但我相信還是會有新的創新發生,從而帶動景氣進入復甦。

作者推崇熊彼得,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提出是「創新」這個因子造成了景氣循環。作者則提到了他提出的「創造性破壞」,以及他是一位歷史經濟學家。他對創造性破壞的洞見預言了AmazonNetflixUber的崛起他還預測了社會主義將取代資本主義這點在我看來確實如此,但並不是全面的取代。在全球各國仍以資本主義掛帥下各國的社會福利也越來越增加例如美國的歐巴馬健保在這方面逐步向社會主義靠攏更厲害的是他還預期到中產階級的沒落社會將趨向型化貧富差距擴大而熊彼得認為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取代的最後一步是政府控制資本,正符合作者提出的下一波金融危機政府將實施九重冰的觀點。熊彼得研究的結尾,得到的是社會主義將融入法西斯主義,這點,居然和作者對現今美國社會的觀測一致,令人不寒而慄。說到社會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結合會是什麼樣子,我想中國便是最好的例子。而震撼主義將成為推動法西斯主義的方法,菁英們等待一個外部生成的震撼,一場自然災難或金融危機,然後利用震撼製造的恐懼推廣他們的願景,例如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提出的愛國者法案。

另外有個隱憂,就是當今金融市場由少數菁英把持,這些菁英又和政府關係密切,可以將法律導向對自己有利、對民眾不利的方向,如前面提到的諸多法規上的鬆綁,對民眾愈發沒有保障,且對下一次危機推波助瀾。而在危機發生後政府還會拿納稅人的錢紓困他們使他們無後顧之後即使公司虧損仍可大發員工特別是高層)獎金紅利。此外政府過分迷信自由市場不對市場進行該有的監督及干預也是個問題在這點上我們無能為力,僅能學習能多的知識、盡力獲得最新資訊,保護好自己的資產、消極防御,最多就是關心政治,行使自己的公民權,重視每一次選舉及罷免,負起監督政府的責任。

最後,作者提出了在即將到來的崩潰中保存財富、減輕資產凍結影響力的全面投資組合,包含實體黃金和白銀、現金、房地產、藝術品基金、天使投資初期創業投資、避險基金、債券和股票。其中包括作者向歐洲舊富請教來的保存財富方法:三分之一土地、三分之一美術品、三分之一黃金這三者是最持久的資產。除了理財最基本的分散風險概念,藝術品和黃金的高價值性和便於攜帶性理所當然成為好選擇,土地則在於健全的所有權一旦建立,便可持久。更有勝者,這三者都是非數位的,不受作者提到的九重冰影響。

隨著現代的全球化,市場與市場的聯結越來越緊密,一點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形成燎原大火,我們不僅要隨時掌握市場資訊,更要具有正確的分析方法,使我們能判斷市場上的變化,為自己的資產做好保護及運用,安然渡過未知的每場風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enki324 的頭像
    zenki324

    希露因的天空

    zenki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